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招商

青岛开发区

时间:2010-06-20 00:00

 

     青岛开发区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3月动工兴建,规划面积20.02平方公里。1992年,省、市决定将开发区与黄岛区体制合一,同年在区内兴建了国家级保税区和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5年设立省级凤凰岛旅游度假区;2006年设立国家级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2008年设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现全区(包括黄岛区)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总人口60.2万,其中户籍人口31.4万。建区二十多年来,在中央、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开发区已由昔日的荒野渔村,成长为投资环境良好、开放型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日益繁荣、最适宜居住创业的现代化新城区。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注重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国民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十余年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4.2亿元,增长15.5%;工业总产值2430亿元,增长20.5%;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1亿元,增长104.1%,其中辖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1亿元,增长13.1%;外贸进出口55.8亿美元,其中出口31.6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305.7亿元,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4亿元,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分别增长8%、9%。以占青岛不足3%的国土面积向全市贡献了1/6的地区生产总值、1/5强的实际利用外资、1/4强的工业总产值,青岛重要经济增长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总指数连续6年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前5强,综合经济实力由第7位上升至第6位。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集群化布局、专业化招商、职能化服务”的工作思路,着力引进高、精、尖项目,开放型经济呈现新局面。截至目前,已有5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实际利用外资72亿美元。引进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420个,投资过亿美元大项目19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67个。对内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海尔、海信、中船重工、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入区。2009年,外管局到账外资4.1亿美元;利用内资到位资金87亿元。

    ——主导产业发展已具规模。按照“大港口、大工业、特色旅游”三大特色经济的布局,巩固提升产业集群、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四个经济亮点”,主导产业的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发展路径,始终坚持高、精、尖发展方向,重点建设的“六大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逐步进入投产期,产值总量占区属规模工业产值的78%。港口产业,围绕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全面推进前湾港开发建设,北港区10个10万吨深水泊位全部建成,总投资160余亿元的南港区开发全面启动,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36个,200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26万标准箱。家电电子产业,形成了以海尔、海信等大项目为龙头,中小型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格局,是国家(青岛)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和中国北方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被确定为省级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石化产业,1000万吨大炼油、丽东化工等龙头项目建成投产,是企业数量最多、产业规模最大、拉动力最强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重要的环保型石化基地。汽车产业,上汽通用五菱整车生产突破35万辆,一批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部件项目已形成批量生产规模,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微型车生产基地。造修船产业,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大型船用曲轴、船用柴油机等已投产,国内重要的船舶产业基地基本建成,将形成年造船468万吨、修船220余艘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达500亿元。海洋工程产业,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项目一期二期建成投产、三期开工建设,中石油一期建成,武船重工与麦克德莫特实现战略合作,亚洲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基本形成。船舶和海洋工程被确定为省级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深入实施“双十高”工程,已引进建设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孵化器4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33家。循环经济取得新进展,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按可比口径下降9.6%、水耗下降11.6%。围绕打造现代服务业先行区,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思路,以附加值高、成长性强为特色,着力推进特色旅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四个突破”,基本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型产业格局。特色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期,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1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26.6亿元。现代物流业档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著名物流公司纷纷落户,将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加快发展,被评为山东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中国创意城市文化名片”。2009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55.8亿元,增长13.6%。

    ——城市功能形象不断提升。围绕打造城市建设精品荟萃区,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人本意识、系统意识,按照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建设精品、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努力建设精品荟萃、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最适宜居住创业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累计投资400多亿元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成区面积达7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四位。城市品位和档次不断提升,高标准完成城区骨干道路改造、金沙滩公园、唐岛湾滨海公园等城市精品工程;海湾大桥、海底隧道建设实现重大突破,“青黄不接”问题即将解决;累计获得“鲁班奖”等全国最高工程质量奖9项,“泰山杯”等省级工程质量最高奖40余项。按照“好中求快、快中求稳、稳中求变”的原则,采取“捆绑式”开发等创新模式,加快推进村庄改造,建成了一批功能设施城乡一体、建设标准国内一流的精品安置小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态城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成功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投资软环境持续改善。围绕打造环境优美的首善之区,在高标准建设硬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政务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等软环境,以一流的综合投资环境助推科学发展。初步建立起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全省率先整建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1054项审批事项精简到87项,总精简幅度达91.7%。积极推进“零收费区”建设,面向工业企业的区属收费项目由原来的334项减少到目前的2项,每年可以减轻企业负担近2亿元。建立“一站式”行政审批中心,将与项目引进和建设相关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中心统一办理,提高了办事效率。设立机关效能投诉中心,机关效能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扎实推进“平安西海岸”建设,先后四年荣获“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称号,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规划、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实行票决制。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重点抓好教育、制度、监督、查处、一岗双责“五个关键环节”,制定并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转让、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财政资金使用、农村财务管理、干部人事任免“五个重点领域”6个监督办法。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开发区”和“山东最佳投资城市”。

    ——和谐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解决民生问题,保证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引进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高度重视招才引智,全区现有人才总量16.66万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实施西海岸文化家园工程,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颁奖典礼、国产电影交易会、国际儿童电影节等国内三大主题电影活动永久落户,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区”。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施全民医疗保障民心工程,初步形成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科研为一体的医疗体系。率先建立和谐社区建设标准,“六型社区”建设被国家民政部誉为“黄岛模式”,被评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区”。全面实施城乡统筹就业、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城乡社会救助等制度,形成了完善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相关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