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典案例 > 策划经典案例

中商研智库:县域招商策划先行

时间:2010-03-23 00:00

 

中商研智库:县域招商  策划先行
 

     招商引资是政府利用可支配的资源进行政策引导,舆论宣传,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一流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者到本地区进行生产经营的活动。

    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力求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立足本地实际,努力加快经济发展。
     在一个经济和科技文化较落后,自主发展能力较弱的县域,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
     入世后,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各地纷纷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机遇、第一要务,掀起了新一轮招商引资高潮。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招商引资因无序而形成的打拼战也是愈演愈烈。这种打拼,既有国人招商心切的因素,也有外商人为诱导的成份。
综观当前招商引资方法层面上的问题,大致不外乎目标不清楚、方向不明确、套路不熟悉三个方面。具体表现:
   一是不知道要招什么。由于多种原因,有相当数量的干部包括一些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对县域的基本县情特别是发展方向、优势劣势及招商引资方面的政策措施并不是十分清楚,不知道到底要招什么、能招什么,因而始终走不出大门、打不开局面、完不成任务。
   二是不知道要到哪里招。由于县域的干部过去大都长期蹲机关、天天做原事,不会抓经济,不会闯市场,在外边的关系少、门路窄,所以现在一提招商就挠头,不知项目何处有,不知哪里有商招?于是,要么干脆在办公室打打电话问问情况,不采取任何实际行动;要么无望到处跑。
   三是不知道怎么招。其中最普遍的困惑是:不知道如何去获得信息、筛选信息;不知道如何去接触外商、贴近外商;外商请来了之后又不知道如何为他们提供服务,并从中穿针引线,当好“红娘”。至于再后的项目谈判、协调、签约、落户等环节,则更是让许多引资单位和领导同志搞得筋疲力尽,苦不堪言。有的甚至可望到手的财喜,也会因为某个细节上的问题而与我们失之交臂!
    苏格兰有句谚语:一艘航船如果不确定方向,任何风都是逆风。县域的招商引资也是如此!一个县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招商引资的成就。
因此,招商引资单靠四面出击,人人有指标的作法,只能劳民伤财、功半事倍。
    招商引资必须做好策划和统筹!
    首先,要对县域进行科学定位,用现代化营销手段进行招商。对县域的资源进行梳理盘点,打造一个唯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力,用品牌吹响引资的号角,像营销企业产品一样进行营销。招商引资策划要做到有准确的目标定位,要有战略高度,综观全局,立足长远,要知己知彼,把握优势,要突破成规、另辟蹊径,求新求实。同时要把握时机,适度超前。做好招商引资的统筹就是应有专门机构从总体与全局上把握、协调和控制、与区域整体经济、布局规则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协调,各部门拧成一股绳,规范有序进行,共同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其次,以项目为中心。项目是招商之本,要增强项目对外商的吸引力,提高引资的成功率,必须认真搞好项目论证和包装。对项目的投资规模、技术水平、产品的市场前景、国内外同行的发展状况等必须进行详细论证,寻求我方与外商双方感兴趣的共同点,做好投资回报率的分析,包装必须符合国际惯例。对重点项目应实施高层次招商,由主管领导带队,实行高层次重点推进。对对口项目实施行业性招商,由行业主管部门带队,发挥行业的带头作用,实行行业配套管理和推进。对高科技项目实施专业性招商,由科技部门带队,进行科学论证和考察,及时争取上报主管部门的支持,推进高科技招商。
    最后,建立信息招商网络。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起本地区的投资促进信息网络,使我们既可以便捷地获得全球投资信息,又可以向国外发布自己的招商项目等相关信息,实施国际互联网招商。以信息开发为前提,变仓促招商为有序招商。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引资不是拼成本,不是比优惠,更不是简单的请客吃饭、拉关系。而是要谋长远之策,聚人才之力,扬资源之长。
    成功的策划都有着相似之处,成功策划过的招商引资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收益。以策为谋,成就万年!以下是中商研智库成功策划的几个案例:
 
“中国稻米城”——江西万年营销策划案
 
    发现万年:万年县是联合国认可的“世界稻作起源”,历来以“贡米之乡、珍珠王国、生猪大县、水泥之都”而远近闻名,但是万年的经济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中商研智库创始人李伟林应邀对万年进行考察后,把万年县本土的核心价值做了全面定位包装,提出了“以稻为媒,引资引智”的策划实施方案,并提出了建设“中国稻米城”的具体方案,为此万年县委请李伟林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进行了解读,并获得一致通过。随后,李伟林又撰写了《万年新魅力——万年县战略发展研究报告》,并帮助万年实施了“中国稻米城”的认证和营销系列活动。短短几个月时间,万年由过去的招商引资转变成为现在的挑商选资,2008年引资50亿元,在全市名列前矛,万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一、策划背景
1、在国家“十七大”规划的蓝图中,继上个世纪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之后,鄱阳湖生态经济圈作为支撑中国经济的又一个发动机浮出水面。一系列国家政策和最新的迹象表明,“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区域一体化,以此带动和辐射整个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可以想象,在未来五到十年里,以鄱阳湖为龙头,以整个中部省份联动发展为引擎,鄱阳湖经济圈极有可能成为中国21世纪最具活力、投资机会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而万年就身处于这场区域经济的大整合、大洗牌、大变局之中。这既意味着空前的机遇,同时也是一场全新的挑战。
2、在中部经济崛起的战略转型下,万年这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完全可以有重点突破,一举成为中部经济崛起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当今的经济是区域整合的经济,如果不能真正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发展,中部地区经济崛起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对于万年来说,经济整合就意味着机会,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善于发现机会,赢得机会。相对于其他经济较发达的区县而言,万年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一张白纸上往往可能画出最美的图画。
3、按照传统的眼光看,万年只是江西上饶市的一个偏远县,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区域交通不便,不适于大干快上发展经济工业,种植低经济农作物,并不具备快速发展经济的条件,只能顺其自然地的等待城市扩张所带来的机遇。但是万年自身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水域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今天的万年不仅仅是江西的万年,也是中部经济崛起中的万年,更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大变局中的万年。在中部经济崛起新发展蓝图的当下,万年至少与其他各县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换一种眼光从鄱阳湖区域经济圈和中不经济一体化的变局中看,万年昨天的劣势反而有可能变成优势,差距也就意味着巨大的潜力,只要思想对头、策略得当,出于第三圈层的万年极有可能从后卫变成前锋,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上演一出超常规发展好戏。
 
二、思维方式
 
1、因地制宜,做强品牌效应,在万年固有的“稻米之乡”的影响力基础上,将万年的稻米品牌做大做强。其一,万年的发展要用稻米产业支持依然要坚持,但发展的思路要转变,要转变原有简单孤立的单一生产模式的方式,抓住鄱阳湖一体化进程中所带来的产业机遇,通过构筑适宜休闲、居住、生活的环境,反弹琵琶,筑巢引凤;大力发展相关产业,以一种全新的产业内涵屹立于中部经济崛起的战略格局之中。其二,如何打造万年稻米城已成为这次战略之重中之重,相比于其他区县而言,万年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素有“稻米之乡”之称,且由于发展滞后,没有经过庸俗城市化的洗礼,完全有条件凭借全新的理念、超前的规划打造一座名副其实的田园新城。
2、以点带面,在做强万年稻米品牌的基础上,带动万年县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时带动鄱阳湖经济区的发展。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是万年发展的应有之义,万年完全有可能凭借丰富的稻米资源为万年发展这提供一个超级载体,让万年的稻米成为一种城市的象征。同时,随着休闲旅游浪潮的到来,万年的一山一水无时不刻不在召唤着渴望逃离城市、回归自然的人们,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提升品位、充实内涵,把刚刚兴起于万年的原生态的旅游转化成高层次的旅游休闲平台,引领中部休闲体验旅游的新潮流;
3、坚持用科学、发展的思路引领万年的经济发展。根据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万年不仅要打造田园都市,更要建设美丽乡村,即不仅要成为精细果蔬基地,要结合自身的山地资源和浅丘资源,大力发展稻米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探索以农业经济为载体的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发展之路,带动山区农民的财富增长,使万年成为中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和示范。今天的万年正站在跨越式发展的转折点上,万年不仅是江西的万年,更是江西的万年,乃至中部的万年、鄱阳湖经济圈中的万年,既可以承接中部经济崛起战略调整的发展机遇,亦可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圈体化的进程中发挥人无我有的重要作用。
 
三、策划实施
 
     2007年9月25日,应江西万年县委、县政府的邀请,中商研智库执行院长李伟林,赴江西万年县考察。在外经贸委和招商局领导的陪同下,考察了县工业园区、江西水泥厂、贡米集团、生猪集团、珍珠集团、中国稻米第一镇,参观了仙人洞等旅游区,采访了县委书记、县长、县招商局、旅游局长等领导。针对万年县的实际,李院长提出了“以稻为媒、引资引智”的九点“关于万年县包装、传播、营销的策划实施意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研究并最终一致认可此项方案。中商研智库创始人李伟林在江西万年县委会议室向万年县常委扩大会解读《以稻为媒引资引智》的策划与实施方案。会上李院长应县委书记陈荣高的要求,回答了什么是策划和策划的意义。
  1、实地考察。首先他发现,万年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如农业基础好,轻工业较集中,能源丰富等。其次,他深入研究了制约万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并做了详实的分析。第三,李院长采访了县委书记、县长、县招商局、旅游局长等领导,详细了解了万年县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并收集了相关的资料。
     2、协商一致。针对万年县的实际,李院长提出了“以稻为媒、引资引智”的九点“关于万年县包装、传播、营销的策划实施意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专门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会上,中商研智库创始人李伟林向万年县常委扩大会解读《以稻为媒引资引智》的策划与实施方案,并应县委书记陈荣高的要求,回答了什么是策划和策划的意义。 会上,万年县各领导对李院长的方案给予肯定,并一致通过。
     3、开拓思路,把万年推向国际市场。中商研智库创始人李伟林指出万年要敢于打破自我循环、自我发展的传统思路,在发展观念上要变“自我循环”为“借势借力”,即改变传统的依靠既有资源条件顺应其自然发展,树立“别人需要什么我做什么”的全新理念;变“相互竞争”为“竞合为赢”,既抛弃各自的发展思路,而是要考虑如何满足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周边地区的经济需求,与兄弟区县不是竞争而是互补,有所为有所不为;变“被动依附”为“主动对接”,即不再被动承接和等待城市功能的外迁,而是主动对接发达城市,在中部经济崛起方面扮演起相应的角色。
      李院长与万年县委、县政府领导商量之后决定,要打响万年县的稻米品牌,让万年与国际市场接轨。对此,当地政府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到万年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对中商研智库创始人李伟林策划的“中国稻米城”认证成功,美国科学院院士巴翱夫对万年贡米稻赞不绝口,同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永祯向万年县政府颁发了“中国稻米城”牌匾证书。万年县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稻米市场发展的资源,在做大做强稻米品牌的基础上扩大万年稻米市场,从中部走向全国,从国内走向国际。
     4、一箭多雕。李院长策划了万年稻作文化旅游节,由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承办《稻乡万年》专题演唱会,同时举办了首届中国万年稻米精品大赛米食制品烹饪大赛,世界稻米产品博览会,世界米食工艺和米食文化展示会,稻作文化赏灯游艺活动,国际学术研究会暨考察活动。一系列活动不仅向世人展现了万年的稻米品牌,弘扬了稻作文化,使更多的人们了解了栽培稻与稻作农业的起源,同时万年也以媒体为平台,向世人展现出它更多的资源优势,如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生猪资源及珍珠资源等等。此次万年建设“国际稻米城”,就是要把世界优秀的节庆文化活动引进来,为稻米城建设服务,把“举办”节庆活动变成“经营”节庆产业。
 
 五、客观面对优势和劣势
 
     万年的经济发展存在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只有客观地认识到这二者的存在,才能对万年的经济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
优势所在:
1、农业基础好,丰富的粮食资源,历史悠久的稻作文化。
2、随着改革开放30年传统农业的提升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形成了我县建材、食品和有色金属三大支柱和珍珠、贡米、生猪、水泥四大特色产品。
3、丰富的物产资源,森林覆盖率达59%以上,矿产资源品位高、储量广,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藏35种,银金矿品位为江西之最,石灰石、白云石蕴藏量分别在5亿吨和30亿吨以上,石灰石品位冠华东之首,被列为国家建材工业基地和省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劣势所在:
1、农业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形势严峻,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基础亟待改善;农业效益与生态安全二者难以兼顾,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亟待完善,农资产品价格猛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虽然万年地处四省交界区域,理论上说是一个枢纽,即使皖赣铁路穿境而过,国道206线纵贯南北,乐安河水运经鄱阳湖可直达长江,县城距华东铁路枢纽鹰潭市仅56公里,离瓷都景德镇76公里,与省会南昌市只有120公里。但是这种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并未被有效利用,对于打造产业承接、农产品加工供应、旅游休闲、商贸流通集散等影响较大。
3、观念落后,不符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宗旨。万年县不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具体的农业、工业等产业运营上都存在思想观念陈旧,缺乏活力和时代元素的缺陷。
 
六、策划效果
 
     2009年1-8月份,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0.34亿元,同比增长14.6%;完成财政总收入2.069亿元,同比增长19.2%;全县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3.89亿元、利税总额达2.1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9.3 %和32.5%;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同比增长76.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57家;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9亿元,同比增长41.4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8亿元,同比增长22.5%,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稻米城”称号,这是全国唯一被认证的县。近年来万年又以“世界稻作文化发祥地、赣东北地区交通枢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增长极之一”而举世瞩目。万年堪称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摇篮之一。
六、思路拓展
        “中国稻米城”的建设在巨大的经济影响力下也产生着深远的文化、社会意义,一方面把万县“稻作起源”的悠久文化与现代世界范围的生态农业观念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全县领导和百姓进行了一场“稻米”大战的同时也经受了一场“稻米”洗礼,统一了广大干群认识。全县群众干部以此为契机,深刻认识稻米城建设的重要意义,以世界眼光、成业志向、感恩激情、实在作风,投身于稻米城的建设当中。建设万年国际稻米城项目把万年稻作文化所蕴含文明之光发扬光大,所沉淀千万年的精神之能充分释放,万年稻作文化,那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记忆,对于这样的文化要充满敬畏,它给人们带来的不是“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简单手段,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向往、一种骄傲,一种精神家园,现在的万年是鄱阳湖畔的“养稻圣地”更是一个迈步走向国际的稻米新秀,它展现给我们的是运用自身优势、开辟成功道路的“新万年 新魅力”。
      万年县因稻米品牌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案例的成功策划让中商研智库创始人李伟林灵感突显,他觉得这一成功经验应该推向全国,让全国所有的县域都应该因自己的地域特产而在经济上受惠。因此,李院长独具慧眼,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引领实际行动,创办了故乡情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策划筹拍一百集《故乡情》系列影视剧。这是他在全国首创的“县域经济策划”品牌,是以影视彰显文化,用故事传播天下,以资源打造品牌,用传媒营销县域。
 
 
   
 “计”篇--煽起来的龙卷风
                                          —— “中国香瓜之乡”策划
 
策划背景:1996年,山东省莘县从国外引进的香瓜品种在遭遇两年失败后,喜获丰收,但是在市场销售方面却遇到了难题。时任《大众日报》专题策划的李伟林为莘县的香瓜销售做了完美的策划,使莘县成为江北最大的香瓜基地。
思维方式:以巧制胜
策划实施:
    李伟林在听过莘县领导对香瓜销售情况的介绍之后,感到了责任重大,他在内心暗自叮嘱自己一定要把这项工作高效完成。在经过对当地香瓜的生产和销售情况认真调查之后,李伟林冥思苦想一天一夜,突然觉得既然是洋香瓜,首先就要得到洋人的肯定,顺势“洋香瓜引来国际客”的思路便飘进脑海。瞬间的灵感思维成就了一个成功的策划案,紧接着他便奋笔疾书,“洋香瓜引来国际客”的策划方案一蹴而就。在与地、县、乡领导进行沟通后,该方案当即就得到了认可,之后李伟林便按照自己的思路展开了活动。
     首先,他考虑到的是国际客从何而来。经过细心的调查,他发现,当地的聊城大学有近二十位外国教授,他决定让他们来现场免费参观、品尝,用洋香瓜本身的高质量赢得“国际客”的肯定。心动不如行动,他当机立断,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了这些外国教授,并邀请了他们来到丰收现场。
其次,李伟林指导当地政府组织一次“品瓜会”,并拟定特别邀请近二十位的外国教授作为“国际客”参加此次活动,在邀请发出之后,“国际客”欣然同意。
     第三,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效果。在前期工作都安排妥当之后,李伟林联系到了中央电视台个有关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媒体,希望通过媒介提高香瓜的宣传力度。
     一切安排就绪之后,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商”来莘县参加“品瓜会”,同时中央各有关电视台、报纸、杂志的记者也赶到了现场,老外品瓜、购瓜,一声声的“OK”被记录下来,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随后,他策划、撰写的新闻通稿“洋香瓜香飘国外、瓜香引来国际客”被中央、省各大媒体采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不是广告胜似广告的新闻影响力”,使得香瓜很快销售一空。
 
效果:轰动效应
 
     “国际客”为莘县的洋香瓜做了现实而有力的广告,为莘县的香瓜销售打开了国际市场。在此次活动之后,莘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欠发达县成为闻名国内外的“香瓜之乡”,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香瓜之乡”。目前,莘县已与以色列等十几个国家签定合同, “莘绿”等名牌香瓜享有极高的市场声誉,眼下,一箱箱经标准化种植的伊丽莎白香瓜,正被运往全国各大市场,当地农民在香瓜业的收入也名列前茅。莘县相关领导表示,是当年的“国际客”让莘县的香瓜产业获得了新生。
 
后记:难掩故乡情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他对自己的家乡怀有无限的眷恋和钟爱。看到莘县的香瓜市场一片繁荣,他的内心无比的高兴,但同时,他也发现莘县香瓜在生产和销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他向莘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认为:
 
1、莘县香瓜种植面积较小,不能形成规模,在销售旺季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要想把香瓜产业做大做强,必须要让香瓜的生产形成规模,这样才具备了占有市场的基础。
2、香瓜种植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基本上是零星的散户自己种植自己找销路,这样就分散了香瓜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他建议政府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宏观调控作用,重视香瓜这一地方特产资源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各村镇加大香瓜的种植,争取把香瓜产业做大做强。
3、要不断丰富香瓜品种,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品种单一就会趋于老化,给消费者的感觉是老套、单一,随着其他地方香瓜品种的出现,没有创新的香瓜品种必然会被消费者淡忘,被市场淘汰。
4、要引进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因为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同时,政府要不断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努力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完善已有的成熟经验,创设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带头和辐射作用,更好更快地推动莘县的香瓜产业甚至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得到切实的效益,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5、科学规划,以香瓜产业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莘县要结合本地实际,培育以香瓜为龙头的具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商标,同时,发挥香瓜的龙头作用,挖掘莘县其他独具地域特色的产品,如大蒜、元葱、双孢菇等,创建区域性品牌,延伸产业链,打造专业品牌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名牌农产品,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情况:
 
《大众数字报-质量导报》2009年7月1日报道:
    近年来,莘县质监局紧紧围绕当地香瓜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标准化工作,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通过推行标准化种植,香瓜逐渐长成了大产业。目前,种植面积已达5.6万亩,产品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并远销欧美、东南亚等数10个国家和地区。
      莘县种植香瓜已有10多年的时间,是全国的香瓜之乡,香瓜也成为莘县4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当地标准化种植的“王公”、“莘绿”香瓜具有极高的市场声誉,受到消费者欢迎。
    通过推行标准化种植,莘县香瓜产业不但实现了量变和质变,还带动了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莘县成立了瓜果菌菜交易市场,该市场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现代化水平较高,是鲁西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之一。目前,该市场拥有10多个省(市)50多个县(市)的400多家固定客户,每天进场交易的农民5000多人次,日均交易量50万斤,年销售瓜果菌菜总量8000多万斤。
                            香堂文化新村“新农村策划”
    北京香堂新村寻求战略发展之路,结合其自身优势,我们找到了“文化”这两个字眼。首先,香堂历史上住着含有新闻、书画、演艺界三大文化名人。其次是香堂近些年与之配套而修建的文化场所。其三,每年都有大量香堂文化活动的开展。此外,香堂人可查证的祖上朱三太爷,在老百姓中有许多传说。皇上送给朱三太爷的两块上下马石,(重约三四百斤)还在村中,当时朱三太爷用双手托着回村时的景象,还被老人们绘声绘色的传颂着。我们策划建议香堂走 “开辟文化内涵、打造特色乡村”的新型化道路,可谓成果显著,并成为了北京市乡村发展的榜样.
    成功的招商引资无不是插上策划的翅膀,在资本的天空中展翅翱翔。“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关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