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政府招商
加大创新力度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兼论央企责任与使命
时间:2013-12-04 00:00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6月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曾一度飙升至30%。一方面,这固然是金融领域内影子银行风险累积和央行控制流动性所引发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也使人们切实担忧中国的经济前景,进而猜测中国是否已经逐渐步入“中等收入陷阱”。
作为一名中央企业的管理者,我个人十分关注“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问题。现结合中特理论、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中特新型工业化道路、现代产业结构调整与演进、扩大内需与收入分配、自主创新、城镇化等论述,综合所学、所思、所议、所想,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
按照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描述的,“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学者们对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长期僵化地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拉美国家,一类是长期僵化地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一类是长期依赖出口导向战略的一些东亚经济体。而它们落入陷阱的一些共同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不稳定、金融体系脆弱、收入差距过大、公共服务短缺、创新能力不足、就业困难、社会动荡等。这些问题在各经济体的表现和严重程度不尽相同。而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错失发展模式转换时机、难以克服 技术创新瓶颈、对发展公平性重视不够、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偏差、体制变革严重滞后等。
我国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加大
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和比较标准,我国已经从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整体上来看,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收入差距有所扩大但仍可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仍在加快进行,经济发展仍然有很大的回旋空间。但也必须看到,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正在加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困难,现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来维持经济快速增长,并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而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缓慢,居民收入增长有限,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有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比较困难。在我国国内环境资源约束压力增大、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特别是在本次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所引发的外围需求冲击下,现有的这种发展模式已经有些难以为继,这必将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甚至有可能陷入停滞。
2.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产业结构升级难度较大
当前,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很高。一方面,这与我国的技术积累不足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这一严重事实,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难度较大。
3.经济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政策应对难度加大
从社会方面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目前我国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所带来的拥堵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社会公平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失业问题、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问题等矛盾集中爆发,使得我国的社会管理面临很大的挑战。
而从经济方面来看,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与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对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最近发生的“钱荒”现象为例,从表面上来看,貌似是银行年中存贷比考核、信托理财产品集中到期、财政集中缴款和外汇占款增长显著放缓等短期资金需求紧张所导致,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却与银行资金错配严重、地方政府债务平台风险累积过大、金融体系体制机制不健全、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相关,这需要政府有更高要求的宏观调控水平与相应的政策手段来加以妥善应对。
4.体制变革滞后,阻碍市场机制有效运转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逐渐改革过渡而来的,但目前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力度仍然很大,在很多行业准入上实行行政审批制度,在滋生腐败的同时也严重地阻碍着经济运行效率的有效提高。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政府在市场监管方面却严重缺位,导致市场运行缺乏公平竞争环境,劣币驱逐良币,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活力严重不足。此外,我国在金融体制改革上也相对滞后,反映资本市场供求关系的利率和汇率这两大价格至今仍未完全市场化,致使资金配置效率低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市场活力难以激发。在人事管理体制上,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市场化选聘机制也尚未有效形成。
力争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建议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应该在“创新”上下工夫,从两个方面着手应对:一是要通过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增长方式实现手段,以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最大限度挖掘经济发展潜力,二是要积极拓展国际产业价值链生存空间,通过自主创新来提升国际产业地位。
1.努力推动经济体制的变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努力推动经济体制的变革创新,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政府要进一步取消或简化行政审批制度,努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逐步完善市场法规和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微观经济主体公平竞争创造条件;要建立健全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挖掘经济增长潜能和拓展经济增长空间。
2.重点推进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政府应切实转变职能,引入职员市场化聘用机制,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重点推进社会管理制度创新,调整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强化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政府运行效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居民基本生活要求,积极推进民主制度建设,引导民众合理表达自身利益诉求,保证社会秩序公平、公正、高效运行,为社会和谐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3.转变和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模式,这种模式要通过创新把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约束、环境质量约束、生态容量约束和气候变化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在当前阶段,推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比例,降低经济发展对国外需求的严重依赖程度,增加依靠要素投资驱动的经济成本,改变粗犷式发展方式,把环境、生态等隐性成本显性化,促进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4.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有效升级
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可持续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只有我们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优势,占据产业价值链条中的核心位置,才能与高收入国家一争高下,进而获取超额利润,提高国民收入。
为此,我们要努力找准着力点,加大政府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完善创新投入机制,优化创新投入结构,营造全民创新的文化氛围,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国际相关市场主动权,抢占经济制高点,推动我国增长模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技术驱动”转变,通过提高要素使用效率来促进经济增长,并推动国内产业结构有效升级。目前,我国的高铁技术和光伏产业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产业竞争优势,应该抓住有利局面,积极扶持它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保护相应的市场利益。
中央企业应该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中,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达到42家,这充分说明了中央企业对于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大意义和重要程度。因此,不论是从国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角度,还是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来看,中央企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中央企业必须成为推动中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主要生力军。为此,中央企业应行动起来,形成合力,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推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变革与创新,努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从国际经验来看,国有企业是完全可以通过有效改革和管理创新来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中央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排头兵,在资源获取能力、员工整体素质、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完全有可能通过推动企业内部变革和管理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推动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流动,进而达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并为其他国内企业作出表率,共同推进我国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
就笔者所在的企业而言,我们也将统一认识,化航运危机和债务危机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一次难得机遇,推动重组整合,化解当前风险,做优做强综合物流业务,推动物流业全供应链升级,为现代制造业和商贸业服务,推动集团市场化机制改革,在战略、投融资、业务转型、危机处理等方面及时变革,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创新全球资源配置方式,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实施国际化经营,这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打开国内资源环境约束瓶颈、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开拓市场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企业通过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提升自身活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们的中央企业已经积累了一些“走出去”的实践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走出去”能力。在当前国际市场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创造有利条件,鼓励中央企业加快和加大走出去的步伐,通过直接投资、兼并收购、投资入股等多种方式去参与国际竞争,努力了解国际市场,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学习国际先进经营理念,培育国际化经营人才,有效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拓展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市场空间,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竞争局面。
笔者所在的企业是已走出去的中央工商企业的物流供应链服务配套企业,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在风险揭示充分和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完善境外服务网络,活用境内外两个资本市场,利用我们多年与跨国公司合资合营的成功经验,帮助工商企业巩固走出去的成果,实现境内外两个市场的良性互动。
3.努力成为自主创新的领军企业,带头参与国际竞争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提出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企业科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中央企业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其资本布局多分布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肩负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与国际企业竞争的重任,理应努力成为我国实施自主创新的领军企业,带头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不断争取新的突破,努力开发和掌握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争取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带动国内企业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产业链竞争,助力我国向高等收入国家迈进。
作为国企中最大的物流供应链服务提供商,我们将根据全球市场环境变化及企业所在地的竞争态势,因地制宜地在内部管理体制、物流组织方法、供应链的整合工艺路径,以及各要素的新组合上分团队、分板块地做精做细,通过着力解决内部协同问题、提升自主创新力度、加强服务响应速度,努力为客户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升物流运行效率,最大限度地为客户创造价值。(作者 黄必烈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会计师)
相关资讯推荐